我国古代有哪些杂技节目

杂技,古代杂技,杂技项目

古代的杂技名目繁多,内容新颖,形式别致,变化多端,既有中国传统的杂技娱乐项目,也有从周边地区和外国传入的项目,可以用争奇斗艳来形容,其中很多杂技项目一直流传至今。

倒立伎,俗称“拿大顶”,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倒立。这类节目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,到唐代时,传统的倒立节目有了新的发展。据记载,唐睿宗时,婆罗门国(今印度地区)献来倒立艺人,他们表演时双手撑地行走,双足还能凌空起舞,并能倒立往来于刀剑之中。还有一种两人配合的表演,称为“擎戴”,表演时一人在下,举双手撑住另一个倒立的同伴,表演连续旋转等各种高难度动作。这些杂技动作一直保留到现代杂技艺术中。

掷倒伎,俗称翻跟斗。汉武帝时,有一个小孩翻跟斗技巧十分高超,能顺着杆表演倒立。南朝出现了新的翻跟斗花样,掷倒案伎是在案桌上翻跟斗,掷跷伎是踩高跷翻跟斗。除了专业的翻跟斗艺人,古代的王公贵族、平民百姓也会玩几下翻跟头。如唐高宗时,太子李弘在一次宴会时,命令百官进行翻跟斗表演,轮到大臣王及善时,他拒绝了这一荒唐要求,理由是“这不是臣的责任”。

弄丸和跳剑是古代最常见的两个杂技节目。弄丸是将几个球状物连续抛向空中,边抛边接,不能让球落地,球在空中连成一串,好似流星。为了增加表演欣赏性,有时会在小球上凿几个小孔,在抛接的过程中,由于气流振动,会发出悦耳的哨声。跳剑是抛掷剑器,这类节目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,其表演难度和惊险度更强,甚至还有踩高跷跳剑、在绳索上表演跳剑等更加惊险刺激的节目。

顶碗类节目是表现平衡技巧的一类杂技,它还可与倒立等节目结合表演。在唐代,顶碗还成为音乐演奏人员练功的方法,如演奏打鼓,要想身正不动,就要先从头顶练起,练习时一般是在头上放置碗等物件,有的碗里还盛有水,要练到曲终而水不洒落为止。

柔术表演的历史也很久远,据说刘邦的宠妃戚夫人“善为长袖折腰之舞”。北魏时期的壁画里就有表现柔术的画面,其中一人下腰,腹部顶一竿,竿顶也有一人在表演下腰。唐代的“瞋面戏”也是一种柔术,表演者用手举着足放在颈部,称为“圆宝顶”。除上面所列之外,诸如叠罗汉、杂旋、蹴瓶、弄枪、飞弹等杂技节目都在古代大放异彩,长久不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