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汉代宫廷所奏的多为胡乐胡曲呢

胡乐

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时间较长的统一王朝。这一时期,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、传播也比较开放。虽然自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,但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方面,汉代确实比较开明。音乐中融合胡乐而产生的各种新声的创作,便是这种开明文化精神的表现之一。

胡乐是古代北方民族和西域各地音乐的总称。其实,早在先秦时期,少数民族的音乐就已进入中原,并逐渐实现了中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合。汉代初期,西南、西北、北部少数民族音乐进入中原,民族音乐、舞蹈开始频繁进入宫廷,并逐渐活跃于宫廷之中,它是汉代统一后,民族文化交流、融合的一部分。如汉初的贾谊就曾经建议汉文帝优待、笼络归汉的匈奴人,为他们表演胡人的歌舞杂技,因此汉文帝时的宫廷中已经有许多乐人能够表演胡乐。又如“鼓吹”和“横吹”的兴起,“鼓吹”是指由打击乐和吹奏乐合在一起演奏的音乐形式,据说就是由汉初的班壹在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之后传入中原的;“横吹”则是在汉武帝时,由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音乐所创作的新声。

“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”中的“琵琶”也是从胡地传入中原的乐器。在胡地,琵琶多用于马上的弹奏;传到中原后,琵琶经常弹奏的乐曲依然是胡音、胡调这样的塞外之音。当然,王昭君前往匈奴时恐怕未必真的怀抱琵琶,即使带了,那时的琵琶也并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曲项琵琶,而是一种接近于阮的乐器。